7月30日,我院召开小额诉讼程序适用情况新闻发布会,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吴文峰通报相关工作情况,立案庭、民庭、综合审判庭等业务部门干警以及杭州日报、杭州综合一套等媒体记者参加发布会。 
发布会上,吴文峰副院长介绍了我院小额诉讼程序适用基本情况。自今年1月15日改革试点以来,我院在小额诉讼程序适用范围、小额诉讼程序运作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截至7月28日,共受理小额诉讼程序案件762件,审结527件,其中判决246件,无一申请再审,调解、撤诉281件,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率26.11%,位居全市法院前列,小额诉讼案件平均审理期限34.24天。 
吴文峰副院长通报了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典型案例,包括6天化解2年货款纠纷的买卖合同纠纷案,促使当事人合意选择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合同纠纷案以及小额诉讼程序助推涉疫情民商事纠纷化解案件,并介绍了我院在开展小额诉讼程序改革试点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对于下一步工作,吴文峰副院长表示,一是进一步规范小额诉讼程序适用范围,对符合小额诉讼程序其他适用条件,主要诉请为金钱给付,同时一并提出停止侵权、消除影响、赔礼道歉等附带诉请,附带诉请并非主要争议或者双方当事人基本予以认可的,可以适用小额诉讼程序。二是进一步加大合意选择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力度,对诉请标的额在5万元至10万元之间的诉讼案件,经充分告知小额诉讼一审终审等权利义务并征询当事人意见,当事人既不肯定也不否定,而是默认并配合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的,可以视为其同意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三是进一步细化审理流程,提高审判效率,要合理利用举证、答辩期,对于在诉前调解阶段双方当事人无法达成调解协议,但同意放弃举证、答辩期的,可当场立案、当场分流、当场开庭、当庭宣判。在法定60天审限的基础上,自加压力,原则上要求在30天内审结小额诉讼程序案件。四是进一步规范程序转换,除反诉等必要情形,不得随意转换小额诉讼审理程序,确需转换的要严格审批手续。发布会结束后,立案庭副庭长吕瑜岚就相关问题接受了媒体采访。 
小额诉讼程序是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五项改革内容中的重要部分,适用于法律关系明确、标的额较小、争议不大的简单民商事案件,在审级制度、审理方式、审理期限、文书制作等方面更为简便、高效,能够有效优化审判结构、提升诉讼效能。我院将在前期工作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小额诉讼程序,结合无纸化办案工作的深入推进,不断探索更多的创新做法,促进小额诉讼程序进一步优化,更深入地推进改革试点工作。
|